新疆美食視頻,新疆美食視頻素材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新疆美食視頻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新疆美食視頻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烏魯木齊 美食?
烏魯木齊的美食融合了維吾爾族、漢族、回族等多種民族的飲食特色,以羊肉、面食為主,尤以大盤雞、烤包子、炒米粉、拉條子等最具代表性。
大盤雞以雞肉、土豆、洋蔥、辣椒等食材燉煮而成,鮮香可口,回味無窮;烤包子外皮酥脆,內餡鮮嫩多汁;炒米粉以米粉、肉絲、蔬菜等食材炒制而成,香辣可口,令人胃口大開;拉條子是一種面食,面條勁道,配以各種澆頭,湯汁濃郁,令人食指大動。這些美食充分體現了烏魯木齊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色,深受當地人和游客的喜愛。
新疆美食除了羊肉串和大盤雞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好吃的特色美食?
那年我們公司的新疆員工來了幾個老鄉,他們特地買了一個大鐵鍋和食材,邀請了我們幾個同事一起,開車到郊外挖坑埋鍋做的手抓飯。所以我最先接觸的新疆美食,就是手抓飯。
看他用的食材是羊肉、洋蔥、胡蘿卜還有雞蛋。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一口鍋的原因,他先是把食材做成半成品盛起來,把泡好的米放進鍋。等米飯燒干水份,再把食材鋪在上面,一直悶。等候的過程大家打牌聊天,他和老鄉又唱又跳,氛圍特別好。感嘆少數民族風情的魅力!
等聞到香味后,飯就好了。新疆的朋友們熱情地讓我們像客人一樣圍坐在地墊上,他們將飯盛好放上炒鍋水的西蘭花,挨個遞給我們。光看那色澤搭配,我已口水連連了。
幾個女同事開始還斯文的用帶來的一次性筷子慢慢吃,可那飯滑溜溜的筷子弄不起來,尷尬的要命。我已等不及了,照著新疆同事的樣子,把飯菜捏在一起大口吃起來。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米飯油而不膩,羊肉的鮮美加上糯糯的胡蘿卜,洋蔥的香味,真的太絕了那味!
看著幾個急吼吼又矜持的女同事,我忍不住說:既然吃的手抓飯,不用手不覺少了那么點意思嗎?“入鄉隨俗”吧。然后她們終于忍不住了,用礦泉水胡亂的洗洗手,大家一起跟著新疆朋友們豪放的用起手來。吃著笑著,唱著鬧著好不快哉!
那是我第一次吃的手抓飯,也不知道正不正宗。后些年也在一些新疆人開的店里面吃過幾次,但羊肉水滋滋的帶著腥味,飯也特別油一點不好吃。所以在我心里,同事那次做的就是正宗的“手煮飯”了。吃過一次,回味永久!
新疆美食是絲綢之路交匯各民族相互交融的結果,即有歷史的氣息,還有民族的味道,所以經久不衰。日常吃的有拉面,再拌菜叫拌面,奶茶,馕(一種烤餅),特別喜愛羊肉,除了烤肉串之外,大餐還有清燉羊肉,架子烤肉,烤全羊,烤羊的各種雜碎,多種花香的茶,馕包肉,馕坑肉,那仁,羊肉抓飯,清燉鴿子湯面,烤雞蛋,烤包子,曲曲(類似餛飩),薰馬肉馬腸,薄皮包子,素抓飯(各種干果)等等!
除了大盤雞羊肉串,新疆還有好多美食:缸子肉,馕包肉,喀什的玫瑰鴿子湯,曲曲(羊肉餛飩),抓飯,牛肉丸子湯,薄皮包子,烤包子,各種馕,主要是各種牛羊肉,北疆哈薩克族的包爾薩克(一種油餅),那仁拌面(馬肉拌面),酸奶,馕坑烤肉,太多了
對于新疆美食你了解多少?
新疆美食你吃過不少,
但說起他們的來歷,
你又知道多少呢?
關于新疆美食的故事,
原來是這樣的……
▼
抓飯的來歷
相傳在一千多年前,有個叫阿布艾里.依比西納醫生,在他晚年的時候,身體很虛弱,吃了很多藥也無濟于事,后來他研究了一種飯,進行食療。
他選用了羊肉、胡蘿卜、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加水加鹽后小火燜熟。這種飯具有色、味、香俱全的特點,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欲。于是他早晚各吃一小碗,半月后,身體漸漸地恢復了健康,周圍的人都非常驚奇,以為他吃了什么靈丹妙藥。后來,他把這種“藥方”傳給了大家,一傳十,十傳百,便成為現在的我們普遍吃的抓飯了。
馕的來歷
很久以前,在炎熱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邊緣一個叫吐爾洪的牧羊人被太陽烤得渾身冒油,實在受不了了,把老婆放在盆里的一塊面團頂在頭上像戴氈帽一樣嚴嚴實實扣在了頭上。
面團涼絲絲的十分舒服,不多時,頭頂上的面團被太陽烤的十分熱,結成像面餅一樣的硬塊,不一會兒吐爾洪腳下被一條紅柳根拌了一下,頭頂上的面餅摔在被太陽烤的炙熱的地上香味兒越來越濃,布滿了前后左右。吐爾洪隨手撿起一塊兒碎餅,放進嘴里細細品味,外焦里嫩,香脆可口,非常好吃。
吐爾洪想天不是每天都晴的,在沒有太陽的時候想吃這種面餅應該如何制作呢?于是在自家院里,挖了一個大坑,四壁用黃泥抹實,在中間燒起紅柳根,等炭火通紅時,把和好的面團貼到四壁上,不一會兒就面餅就香味四溢了,這就是新疆馕的來歷。
拌面的來歷
新疆拌面又稱“拉條子”,古時候人們運送貨物沒有像現在這樣先進快捷的運輸工具,要將貨物通過茫茫戈壁與沙漠運到西域,就只有“沙漠之舟”駱駝能夠勝任了,所以過去個城市都有這些“跑運輸”的駱駝客常年來往于絲綢之路。
出門在外時間久了難免會想念家鄉的飯菜,可那時候不像現在各地風味飯館小吃隨處可見。吃了一路干糧的駱駝客到了迪化驛站不僅可以好好休整一番,更要做上一頓家鄉飯慰勞饑渴的胃。
拉面技藝正式這樣由山西一帶的駱駝客帶到新疆的,因其制作的時候以菜拌面而得名。
大盤雞的來歷
相傳解放前期,一位四川的烹飪高手張師傅為躲避戰亂,來到新疆沙灣縣落戶。他選擇在312國道旁開了一家小飯館,以賣炒面,拌面為生,生意時好時壞。
八十年代初的一天,一位長途汽車司機來到他的小店吃飯,隨口給張師傅說:‘炒面,拌面太干,你給我炒一份辣子雞,多放些湯,再給我拉一些面拌在一起’。這句話提醒了張師傅,于是一傳十十傳百,這道菜變成了響譽全國的大盤雞。
烤包子的來歷
以前新疆的游牧民,出外放羊、打獵,都自帶馕、水、刀、面粉等,很長時間不回家,相傳最早的烤包子就是在野外誕生的,那些牧民打來野兔,把肉洗凈切碎,用和好的面包上,放在木炭上烤熟了吃,味道的確不錯,只是沾在外表的炭灰不好辦。
聰明的牧民就找來三塊石頭,兩塊當支架,另一塊平整點的架在那兩塊石頭上,然后用木炭把石頭烤熱,再把“兔肉包子”沾在石頭架的內壁上,這樣烤出的包子外表就沒有粘著的炭灰了,以后烤包子都是爐膛里烤了,肉餡也變成了現在的羊肉!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新疆美食視頻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新疆美食視頻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