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教訓,歷史的教訓就是從未真正吸取教訓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歷史的教訓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歷史的教訓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九一八事變留給我們的歷史教訓是什么?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①中國軍隊英勇抵抗的事跡,表明了中國人民不甘屈服,頑強反抗外國侵略的斗爭精神。
②在國家危難時刻,英雄們挺身而出,把自己的生死榮辱同祖國的命運連在一起,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國家的尊嚴,表現出了高度的愛國熱情,這種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
③落后就可能挨打,近代中國貧窮落后,導致了外國的侵略,我們要吸取歷史的教訓,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繁榮強大的國家。
如何理解“歷史的教訓就是從沒有在歷史上得到教訓。”這句話?
歷史的教訓就是沒有在歷史上得到教訓。這句話太經典了。
類似的是,杜牧在《阿房宮賦》中這樣總結秦朝滅亡的教訓。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中國人歷來就有注重修史的傳統。歷史對于中國人來說更主要起到一個“以史為鑒可以見興替”的作用。可是,這樣的學習歷史真的能夠讓人吸取教訓,發憤圖強嗎?
能!但是很難!
分封制的教訓
漢初諸帝看到了秦國不搞分封的壞處,封了很多諸侯王,雖然發生了七國之亂,卻比秦國二世而亡強太多。
關鍵是,漢被王莽篡權后,劉姓子弟很快走上歷史舞臺,劉玄,劉盆子到劉秀,都是延續漢朝血脈的機會!
漢朝把分封和郡縣制做到極致,保障了漢朝400年國運。
漢朝之后的晉朝能嗎?
司馬懿傳位兒子司馬師,司馬師傳位弟弟司馬昭,司馬昭本來答應傳位給侄兒,但是道義畢竟敵不過親情。司馬炎當皇帝,讓堂兄弟叔伯當實權皇帝就是自然選擇了!
比七國之亂嚴重太多的八王之亂徹底埋葬了西晉王朝!
西晉并不是不想吸取漢朝動亂教訓,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因為,西晉看到的是曹魏命運!
曹魏被司馬家取代時,地方實力派都無法推出一個曹操子孫來宣告造反的正義性!典型是淮南三叛只有第一次有個曹彪,后來兩次都沒有曹家人參與!
后來的明朝朱元璋,依舊天真相信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家庭倫理,悍然違背歷史規律。死后僅僅四年,靖難之役就創造了藩王造反當皇帝的歷史奇跡。
你以為朱元璋很天真就是覺得朱家兒孫可靠?錯!
朱元璋看到的是元末朝廷分裂,北方軍閥割據被自己各個擊破的事實!也許,相比之下,朱家人更容易團結到一起吧?
歷史的教訓不是那么好吸取的!近的容易吸取,因為切膚之痛,遠的不容易吸取,因為孤陋寡聞。具體的容易吸取,因為眼見為實,抽象的難以吸取,因為無力研究!
也許,這就是那句最深奧的“歷史局限性”的真實含義吧?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丹水秋風
在歷史中從來沒得到過的教訓首推就是人性危機,這是個世界性的難題。主要是體現在道德人性,公平正義這個基礎上,缺乏先期性綜合發展的法理法規,以至于人類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越來越難以解決。當然,發展至今天,有聯合國安理會在主持著這個人道,公道。但是,世界上的任何一個組織,到任何一個人,都是生活在經濟與物質基礎上的,聯合國也是要世界各國都要有共識,都要給與支持,才能發揮他的有效的作用。可是美國靠資本主義積累,打著他奢侈享樂的民主自由幌子,實現的是他的經濟霸權與軍事霸權。小日本強盜卻赤裸裸地實行軍國主義,干著搶劫,侵略,殺人的勾當。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圣人,或是信神,誰能拯救這個世界?特別是現在己經發展到原子彈,氫彈時代。人類該走向毀災,或是走向和平和詣,是該以智慧的人性來作出選擇了。我看好中國走的這條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大國政治道路。他符合了世界大多數人的利益。中國人只要綜合地學好了儒家,法家,道家,孫子兵法四大主流文化,就不會懼怕任何邪惡。那可是自家的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為啥自己不學好,不繼承,還讓外夷學精了來占得先機?自己不醒,吃過大虧,算不算是歷史教訓?還得賢君的智慧認可。
全人類啊,想想為什么從來沒在歷史中得到過教訓呢?美國經濟霸權,日本軍事霸權,這是由他們祖宗血脈決定,野而無人性,當今這彈那彈的時代,難道人真的不想活了?不,眾生多盼這個世界出現救世主啊!只有中國!中國將要當個合格的訓獸師了!任何國家,任何一個人就全憑性德福緣的深淺啊!
這句話是在問:有最大的歷史教訓,為什么沒有從中得到過歷史教訓?歷史教訓指的什么?這是一個有深刻的哲理性的問題,翻開人類社會歷史的統治者,得民心者得天下,真正得民心的又有多少?每換一個朝代,中興過后開始走向沒落,還是于民有關,因荒誕與淫威的統治失信于民,有秦末的農民大起義,有黃巢的起義,有李自成和太平天國的起義,以及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民以食為天,統治階級不給人吃飯就失信于民,一碗水端不平,出現貧富懸殊差別也會失信于民,從根本上就動搖了統治者的根基。這不是歷史教訓嗎?有誰會從中得到過歷史教訓?
以史為鑒,可以從前人的經驗、教訓中,學會面對類似狀況時,用更小的社會代價解決問題。秦皇之后少見如此曠世工程,漢武之后少見這般窮兵黷武。譬如隋煬帝大運河的急功近利,就是沒有在歷史中得到教訓而不得不接受“好頭顱誰人斫之”的后果,后世這樣過度使用民力的帝王就更鮮見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歷史的教訓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歷史的教訓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