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歷史故事,中國有趣的歷史故事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有趣的歷史故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有趣的歷史故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有趣的歷史故事?
1.有趣的歷史故事有味如雞肋。
2.三國時期,曹操帶領軍隊攻打一個城市,很長時間沒有攻打下來。這時候,他感到進退兩難:撤退吧,就前功盡棄,實在可惜;繼續攻打下去吧,又實在沒有取勝的把握。一天他在吃雞的時候,感到這情形就像是吃雞肋:實在沒有多少肉可以吃,可是丟掉又舍不得。這時候有人來問他“今天晚上的口令是什麼?”他就隨口回答“雞肋。”
歷史上有許多關于智謀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語,請寫一寫。(寫出七個)?
1、徐晃攻關羽的“孤軍深入”
2、項羽三日九破章邯“破釜沉舟”
3、勾賤吞吳“i臥薪嘗膽”
4、曹操挑劉備、呂布互相吞并的“驅虎吞狼”
5、周瑜謀荊州的“假途滅虢”
6、韓信破章邯“暗渡陳倉”
7、韓信還有最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擴展資料:
1、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于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
2、一鼓作氣:
春秋時期,戰爭不斷。公元前684年,齊國出兵攻打魯國。魯莊公率兵前去長勺,決定與齊軍決一死戰。齊軍先聲奪人,擂起戰鼓準備進攻。魯莊公剛要率兵應戰,卻被同來的的曹劌勸住了。他認為時機不到,勸魯莊公再等等。齊軍見魯軍沒有動靜,又一次擂響戰鼓,可曹劌還認為時機不到。齊軍見魯軍還是按兵不動,又第三次敲響鼓向他們挑釁。曹劌當機立斷,勸魯莊公說:“進攻的時機到了。”隨著雨點般的戰鼓聲響起,早已摩拳擦掌的魯軍奮勇而上。齊軍三次進攻未果,早已士氣大減,疲憊不堪,有的人甚至已經坐下休息。魯軍的突然出擊使他們猝不及防,頓時潰不成軍。戰爭勝利后,魯莊公問曹劌說:“為什么要等齊軍擂三次鼓后,才能出擊呢?”曹劌說:“打仗,主要靠軍隊的士氣。敲第一遍鼓時,士氣最旺;第二遍鼓時,士兵的勇氣就已經減退了;第三遍敲鼓,勇氣已經耗盡。這時我軍趁機擂鼓而上,士氣旺盛之軍攻打松懈疲乏之軍哪有不勝的道理?”魯莊公聽了曹劌的這番話,不禁稱贊道:“將軍真是精通戰事的奇才啊!”
更豐富更有趣的歷史故事?
古代兩個人都有近視,但是兩個人都說自己的視力特別好,當時風中有一個婦人,將他的懸匾立于門下,并且讓他們兩個同時到門上讀上邊上的字,以驗證他們到底是否近視。
甲先于晚上使人看見了字,爺爺讓人看了字,然后早上的時候甲用手指著門上說,這是大字什么什么,以組織門上說,這是小字什么什么假,不相信你能看見小字并讓主人出現。
指著字說,我們說的是否正確,主人說是錯的倒不是錯的,但是門邊我并沒有掛在上面門上什么東西都沒有,不知道你倆說的是啥。一
有趣的歷史小故事?
有趣的歷史故事太多了。下面幾個有趣還有點冷的歷史小故事也許符合你的口味。
1、春秋時,齊桓公和夫人蔡姬,在水中浪漫的劃著小船。蔡姬很任性,很頑皮、玩的很嗨,便忘情地晃動小船捉弄老公。齊桓公不會水,嚇得六神無主,叫喊蔡姬別瞎晃。蔡姬心很大,停不下來,兩口子為此大吵了一架。蔡姬覺得很委屈,一生氣跑回娘家蔡國了。她的父親蔡侯護女心切,一時想不開,把蔡姬又改嫁給楚王。
齊桓公氣得牙根顫癢,公元前656年,齊桓公召開第九次諸侯大會,要揍蔡國。蔡侯表示很蒙圈,沒等出手就投降了。齊桓公繼而遷怒楚國,率軍攻打。楚王也蒙圈大驚,便派人去問:“大哥,這是因為啥啊?”。齊桓公不好說為女人,就說:“你們沒上貢茅草,所以寡人就來揍你”。
2、周朝成王小時候,跟他的弟弟叔虞一塊玩,成王玩得興起,用樹葉刻了一塊“圭玉’(皇帝封部下做官,要給官印,就是“圭玉”),然后隨手把這片“硅玉”樹葉送給他弟弟,玩笑說:“我要拿這個封你官!”這時候史官在旁,一聽就記下來了。后來史官請求成王給他弟弟封官,成王表示蒙圈,問為什么?史官說某月某日,你拿樹葉刻硅玉圖章給王弟叔虞,說要封他。成王說:我那是弄著玩的!史官不依不饒,“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成王沒法子,只好封他弟弟。 成王的弟弟被封后,擁有了一個地盤,就是后來的晉國。
一個玩笑,玩出了一個國家。
3、唐朝時,一個名叫皇甫德參的中牟縣丞上書唐太宗李世民,歷數李世民的三大錯誤:1、修宮殿勞民傷財;2、收地租與民爭利;3、宮女梳高髻帶壞了社會風氣。一個從八品的小官,也敢教訓皇帝?于是唐太宗勃然大怒:這小子是不是腦袋穿刺?難道要朕不用人,不收錢,宮女都剃光頭,他才滿意?!把他抓起來,治他個譏諷和誹謗罪!
這個時候,魏征出來說話了:“自古以來,上書都是言過其實的,生怕不能引起君主的注意。”唐太宗很給魏征面子,他說:“老魏你說得對!如果我治這個人的罪,以后誰還再敢說話?”于是,賜皇甫德參絹二十匹。
魏征又說:“最近陛下好像有點摳啊!”唐太宗為了表示自己不摳,干脆一次性將皇甫德參提拔為正七品的監察御史。
4、宋朝的仁宗趙禎,兒子都早死,絕了后。于是選堂兄淮王的兒子來接香火,就是宋英宗。宋英宗當了皇帝,麻煩出現了!圍繞著皇帝對他親爸該怎么叫,朝廷上兩派人爭吵了起來。首先,司馬光一派表示,應該叫親爸為伯父;歐陽修一派表示強烈反對:應該叫親爸還是爸爸。于是兩派各不相讓,吵個沒完。司馬光派的賈黯非常激動,強烈要求皇帝一定得叫親爸做伯父,不然他死不瞑目。司馬光的“伯父派”請求皇帝殺歐陽修的“爸爸派”,言辭懇切,聲淚俱下。宋英宗左右為難,最后終于橫下心來,還叫親爸做爸爸。“伯父派”很受傷,表示不能接受,又吵吵鬧鬧很久才算完!
皇帝連叫自己的親父親為爸爸的權利都沒有了?這些“知識分子”大臣到底要鬧哪樣?!
5、唐高宗時的楊弘武,時任司戎少常伯,有吏部選授官員的權利。唐高宗感覺有官員的任命不妥,人非其才。喊楊弘武過來問話:“某人因為啥要授予目前這個職位?”楊弘武很老實很坦誠的回答:“報告老板!我的老婆非常兇悍。昨天她囑咐我授予此人此職,如果我不依從,恐怕是后患無窮,臣小命堪憂!”唐高宗一聽,大樂!這哥們和我同病相憐、患難知己啊!于是,不予追究。
甘愿冒瀆職之罪、觸怒皇帝的風險,也要唯老婆是從;楊弘武可算是怕老婆怕出一定的境界了。幸運的是,他有一個“體諒”他的老板!
6、唐朝時,高陵縣有一人叫宋元素,紋身七十一處,左臂紋一首打油詩:"昔日已前家未貧,苦將錢物結交親。如今失路尋知己,行盡關山無一人。"不得不說,這詩雖然文采不咋的,但絕對寫實!刻人情冷暖,入木三分。右臂上紋了個葫蘆,葫蘆口上面紋了個人頭。縣吏抓住他,對其“葫蘆”紋身百思不解,問:“這怪葫蘆是啥意思?”宋元素答:“此乃葫蘆精是也!”縣吏內心估計很是崩潰。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有趣的歷史故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有趣的歷史故事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