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的歷史,內蒙古的歷史簡介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內蒙古的歷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5個相關介紹內蒙古的歷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內蒙古在古代的時候名字叫什么?
古時內蒙古叫內札薩克蒙古。清代將較早內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稱為“內札薩克蒙古”,將后來陸續歸附的喀爾喀、厄魯特等部稱為“外札薩克蒙古”,不設札薩克的察哈爾、唐努烏梁海等部稱為內屬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后來演變出“內蒙古”一詞。這就是內蒙古名字的來歷
內蒙古的革命建設歷史?
內蒙古革命史
《內蒙古革命史》寫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今內蒙古自治區范圍內的蒙漢各族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斗爭歷史,開創了內蒙古革命史研究的先河,也是內蒙古大學蒙古史、內蒙古地區史研究的開端。《內蒙古革命史》的研究與編寫始于1958年,是當時內蒙古黨委決定的一項重大研究課題,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擾而被迫擱置了研究與編寫工作。編寫工作整整持續了39個年頭,前后經過三代學術工作者的不斷努力才最終完成。
內蒙古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
蒙古族最輝煌的時代是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為蒙古孛兒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為162年,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9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權一直持續到1402年。
內蒙古呼和浩特歷史傳說?
內蒙古呼和浩特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歷史傳說。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歷史傳說:
1. 大召寺的傳說:大召寺是呼和浩特市最著名的寺廟之一,據說它的建造與明朝皇帝朱棣有關。傳說中,朱棣曾經派遣一位名叫陳友諒的將領前往呼和浩特,修建一座寺廟,以紀念他的父親朱元璋。寺廟建成后,被命名為“大召寺”。
2. 昭君出塞的傳說:昭君出塞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傳說中,昭君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她為了維護漢朝與匈奴的和平,自愿前往匈奴和親。昭君出塞后,在呼和浩特地區留下了許多傳說和遺跡。
3. 呼和浩特名稱的由來:呼和浩特是蒙古語,意為“青城”。傳說中,呼和浩特地區曾經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有一座青色的城堡,因此得名“青城”。
4. 呼和浩特召廟的傳說:呼和浩特召廟是呼和浩特市最著名的召廟之一,據說它的建造與明朝皇帝朱棣有關。傳說中,朱棣曾經派遣一位名叫陳友諒的將領前往呼和浩特,修建一座寺廟,以紀念他的父親朱元璋。寺廟建成后,被命名為“大召寺”。
這些歷史傳說為呼和浩特增添了許多神秘和傳奇色彩,也反映了呼和浩特悠久的歷史和文化。
商都的歷史沿革?
本元之上都地,有上都河(即古濡水)。清為上都牧場,后訛為“商都”。“商都”系滿語,意為“旋流”“水游”。境內的“布動河”(意為“粗大的河流”)清流湍急,在這里拐彎向東注入察汗淖爾湖。因河水在拐彎處有旋渦,故名。
1918年設縣。
據《縣志》記載:此縣地域兩漢時屬匈奴之漠南,歷晉、隋、唐三代,或隸鮮卑,或附契丹,至元代為蒙古族游牧地。清初設八旗時,商都地為正黃旗所管轄。乾隆年間設商都牧場,清末放荒拓墾。公元一九一五年設商都墾務行局,兼設治局。一九一七年改稱商都拓墾設治局。翌年,改設縣治。從張家口到庫倫的驛站在商都縣境內有五臺、六臺、七臺、八臺。因縣城設在七臺,故至今商都縣城仍有“七臺”之稱。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內蒙古的歷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內蒙古的歷史的5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