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歷史文化,漢中歷史文化名城頒獎詞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漢中歷史文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5個相關介紹漢中歷史文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關于漢中歷史最詳細的文章?
位于漢中城西南 6 公里的梁山余脈的三級臺地,有聞名于國內外考古界的龍崗寺新石器時代遺址。在距今 7000 年的仰韶文化到距今 4000 年的龍山文化時期,先民們在這里長期居住,留下了大量的墓葬遺物和部分房屋殘跡,為我們今天揭示漢中先民的生活軌跡,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在龍崗寺,還相繼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它與漢中盆地所發現的 30 多處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相互印證,表明早在 50 萬年以前,甚至更早的歷史年代,漢中已有遠古人類的活動。
作為一個行政區域的形成,漢中的歷史可追溯到夏商時代。《尚書·禹貢》中記載,禹分天下為九州,其中有“華陽黑水惟梁州”。華陽,即華山之南;黑水,雖無定說,但不會遠離陜南和四川之西境。梁州地域雖廣,但漢中始終為其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故而至今漢中仍有梁州之稱謂。夏、商、周三代,漢水上游的褒國安居一方。春秋戰國時,秦、楚、蜀、巴相爭于漢中。秦厲共公二十六年(前451 年)“左庶長城南鄭”,此或為南鄭建縣之始。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前 312 年),秦攻楚漢中,置漢中郡,“先治南鄭”(錢穆《史記地名考》)。后為了防御楚國的侵犯,秦曾一度將郡治設于陜南東部的西城(今安康市)。西漢高祖元年(前 206 年),項羽封劉邦為漢王,都南鄭。劉邦從漢中發跡而得天下,遂定國號為漢,南鄭因帝業所興,不封藩王。漢中、漢王、漢朝一脈相承,漢中也因此成為漢民族稱謂的源頭。
漢中的歷史文化有哪些?
漢中歷史文化悠久,底蘊深厚。
首先,漢中古城是公元前451年所建,為史料記載全國最早筑城者之一,已有2400多年歷史。同時,這里也是蜀漢之爭的咽喉要地,一代名相諸葛亮屯兵定軍山下,北伐曹魏,寫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壯麗篇章。
此外,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在這里出生成長、走向世界,開通了橫貫東西方文明的古絲綢之路。漢中還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漢中三堰”的發源地。
漢中的歷史沿革?
參考的歷史沿革如下:
秦代:漢中屬漢中郡,地名南鄭。
西漢:漢中屬益州刺史部漢中郡。
東漢:漢中屬益州刺史部漢中郡。
三國時期:漢中屬蜀漢益州,漢中郡。
晉代:漢中屬梁州漢中郡。
南齊:漢中屬梁州漢中郡。
隋代:漢中屬漢川郡。
唐代:漢中屬山南西道梁州。
漢中歷史和這個名字的由來?
漢中歷史悠久,這個名字的由來與漢朝和中原文化有關。
漢中在古代的中原文化和西北地區的文化的交匯處,對于歷代的統治者和軍事家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地點。
據史料記載,漢武帝將本來名為南鄭的地方改名漢中,意在追溯統治基業,同時也表達了對于這塊重要的戰略地區的重視。
可以說,名字的由來也展現了漢中地區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漢中建城史?
漢中城的建設,遠遠早于漢中地名的起源。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鄭)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鄭稱(即漢中)”(《水經注》),按西周井田方格網在漢中建城居住。秦厲共公26年(公元前451年),“左庶長城南鄭”(《史記·六國年表》)。這是漢中城垣建設最早也是最可靠的記載。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設置漢中郡。漢中建城時間,比漢中一名早二百余年。公元前206年,劉邦被封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所筑漢中城,其“大城周四十二里,城內有小城,南憑流津,北結環雉、金鐮、漆井,皆漢所筑也(《水經注》)”。今漢中遺有漢王劉邦駐蹕之所漢臺,飲馬之地飲馬池,拜韓信為大將的拜將壇等遺址。隋煬帝大業中(605年—618年),“徒郡城于故城西,南臨漢水”(《方輿勝覽》)。奠定了今天漢中城的位置。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在隋城基礎上重筑興元府城。此后,漢中城垣未再遷徙。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漢中歷史文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漢中歷史文化的5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