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歷史第一課,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九年級上冊歷史第一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九年級上冊歷史第一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簡析辛亥革命爆發的原因、性質和偉大意義?
原因:1911年月10月10號,駐武昌新軍工程隊第八營的士兵程定國開槍擊中前來鎮壓造反的排長陶啟勝,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一場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由此爆發。
辛亥革命爆發的原因是十分復雜的。概括起來說,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腐朽的清朝專制統治再也維持不下去了,二是中國大多數活躍的社會階層和政治集團都空前一致地站到了反清戰線上。于是,在地處中國腹地的長江中游,號稱“九省通衢”的武昌槍聲一起,全國各地群起百應,紛紛舉起義旗,中國歷史上延續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至此轟然倒塌!
性質:周錫瑞在《改良與革命》一書中指出:“辛亥革命有兩張面孔:一張是進步的,民主共和主義的面孔;在某種程度上,掩蓋著另一張‘封建主義的面孔。兩者都把中央集權獨裁專制,當作攻擊的目標。辛亥革命采取了典型的封建形態,它具有如下的特點:
一、這是一場導致持續二千年之久的王朝體制崩潰的革命;
二、采取了各省獨立的形態;
三、其結果是舊體制的解體,革命后國內紛呈四分五裂之狀;
四、實現革命的主要勢力,并非傳統型的叛軍或異族軍隊,而是蓄積于民間的“各省之力”。
偉大意義:
雖然辛亥革命最后還是以失敗而告終,但它仍然有著偉大的意義。
一、推翻了帝國主義代理人清王朝
清王朝的推翻使外國侵略者和中國封建勢力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同時中國的反動階級也亂了陣腳,不可能再像過去一樣有著穩定的統治秩序。
二、結束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建立共和政體
在中國統治了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的結束,使中國人民的民主意識普遍高漲,思想上擁有了共和國的觀念,對于任何復辟封建君主專制的行為都遭受到了廣大人民的堅決反對和抵制。
三、打破封建主義圍墻推動中國各方面發展
封建主義的打破,中國人民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發展了中國近代的教育、新聞出版、醫療衛生、等事業。解放了中國人民的思想,使中國人民朝著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大步跨進。
辛亥革命在20世紀的中國具有偉大的里程碑意義。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于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后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
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后,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武昌起義勝利后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帝制歷史告終結。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九年級上冊歷史第一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九年級上冊歷史第一課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