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歷史,回族歷史淵源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回族歷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回族歷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回族的名人?
左寶貴(1837-1894年),字冠廷,回族,山東臨沂平邑縣人,[30]祖籍山東德州齊河縣左三里村,[28]著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1]甲午戰爭“三英”之一。
出生于貧農家庭,幼時父母雙亡,家無恒產。清咸豐六年,投效軍營,歷任千總、游擊、副將、廣東高州鎮總兵等職,并以提督記名。治軍嚴肅,重文愛勇,多次參與鎮壓農民起義。清政府頒賞獎武金牌,賜賞穿黃馬褂,頭品頂戴,賞戴雙眼花翎,予“鏗色巴圖魯”勇號,封建威將軍。參與修筑了關外鐵路,開辦多處金礦,并捐資建學,設置慈善衛生機構,深受民眾愛戴。[2]
1894年7月,日本發動侵朝戰爭,向中國軍隊挑釁。9月15日,在平壤牡丹臺對日作戰中,壯烈犧牲。[29]入祀昭忠祠,光緒帝贈太子少保銜,謚號“忠壯”,事跡付國史館立傳。[30]1895年(清光 緒二十一年),清廷撥款在其故里地方集修建了衣冠冢。[4]
海瑞(1514—1587年),回族,廣東瓊山人。小官僚家庭出身,家境貧寒。明嘉靖舉人,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和南京右僉都御史,力主嚴懲貪污。
他曾平反一些冤獄,民間因而有“海忠介公居官公案”,“大紅袍”等傳說。著作有《海瑞集》。
名人有鄭和(1371—1433),回族,云南昆陽州(今昆明晉寧縣)人。自1405年到1433年,鄭和率領龐大船隊,完成了七下西洋的偉大歷史壯舉。
海瑞(1514—1587年),回族,廣東瓊山人。明嘉靖舉人,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和南京右僉都御史,力主嚴懲貪污。
賽典赤·贍思丁(1211~1279) ,元代著名回族政治家 。是元代初期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他一生的政治活動,對元初社會生產的發展起過一定作用。
阿合馬,回族,元朝大臣,世祖忽必烈時期近臣之一。至元元年(1264年),拜中書平章政事,主要掌理財政,推行清理戶口、推行專賣制度等方式,增加朝廷收入。
鄭和
鄭和(1371—1433),回族,云南昆陽州(今昆明晉寧縣)人。原名馬和,小字三寶,十一歲時在明太祖朱元璋發動的統一云南的戰爭中被俘進宮,后當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
1403年朱棣,史稱明成祖。次年正月初一,朱棣念他有勇有謀,屢立奇功,便賜姓“鄭”,改稱鄭和,并提拔為內宮太監,永樂三年(1405年7月11日),鄭和率領龐大船隊首次出使西洋。自1405年到1433年,漫長的28年間,鄭和船隊歷經亞非三十余國,涉十萬余里,與各國建立了政局,經濟,文化的聯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偉大歷史壯舉。
名人有:完成了七下西洋的偉大歷史壯舉的鄭和、民間因而有“海忠介公居官公案”,“大紅袍”等傳說的海瑞、軍閥新桂系代表人物白崇禧、五朝元老馬文升、民族英雄馬本齋、為創建中國近代機械工程做出了貢獻的丁拱辰等。
回民十大民族英雄?
一是常遇春,回族,明朝開國名將,南征北戰十四年,橫行天下,一生末曾敗北,軍中人稱常十萬。
二是金國正,回族,文韜武略,一代重臣,民族之驕傲。
三是左寶貴,回族抗日英雄,甲午戰爭中,清軍高級將領血戰沙場,壯烈殉國第一人。
四是馬輔相,自幼習武,身經百十余戰,摧鋒陷陣,深入死地而不懼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回族歷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回族歷史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