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朝代排名,歷史朝代排名順序表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歷史朝代排名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歷史朝代排名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戰國七雄的實力排行是怎樣的?
戰國七雄的通常排序為:齊楚秦燕趙魏韓,但這個排序不是按實力,我的理解是:齊楚是老牌諸侯強國,齊稱霸先于楚,故齊排在前;秦燕是老牌諸侯國,秦強于燕,故秦排在前;而趙魏韓是新生諸侯國,由晉國分裂而來,所以排在最后。而趙魏韓三國的排列順序,是按照地理位置從北到南。
至于戰國七雄的實力如何,不同階段彼此的實力有所增減。但無論如何增減,韓國和燕國始終沒有稱霸天下的實力,盡管韓國在申不害變法期間興盛一時,燕國在燕昭王的治理下幾乎滅亡齊國。
戰國列強的角逐,是齊楚秦魏趙之間的競爭。這五國的競爭分為如下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魏國稱霸。時間跨度:魏文侯(前372年)——桂陵之戰(前354年)。
三家分晉后,魏文侯勵精圖治,禮賢下士,重用著名法學家李悝為相,銳意改革,率先發起變法;同時,又重用吳起、樂羊等著名軍事家為將,開疆辟土。就這樣,魏國在短期間迅速強大起來。
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即位,南征北戰,尤其是將后來不可一世的秦國打得龜縮于河西以西,不敢抬頭,擴大了魏國的霸業。魏武侯死后,其子魏惠王在前期尚能維持霸主地位,后于桂陵之戰中被齊國擊敗,魏國霸業中衰。
第二階段:齊國稱霸,楚國挑戰霸業。時間跨度:桂陵之戰——楚威王末年(前329年)
齊國在桂陵之戰打敗魏國后,威望迅速增長,開始公然挑戰魏國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41年,齊國再次在馬陵之戰中大敗魏國,將魏軍10萬精兵殺得潰不成軍,使魏國元氣大傷,徹底失去霸主國地位,齊國因而取代魏國成為霸主國。后來,魏國為了與齊國和好,魏惠王甚至自降身份朝拜齊威王。
不過,齊國從齊威王晚年開始,霸業也有衰落的勢頭。這是因為,南方的楚國出了一位能征善戰的君主——楚威王。楚威王不服齊威王稱霸,多次率軍攻打齊國,且取得泗水之戰的勝利,進而兵圍徐州,將楚國勢力直推長江中下游與江淮地區。
第三階段:齊秦共霸。時間跨度:秦滅巴蜀之戰(前316年)——齊閔王末年(前284年)
齊威王死后,其子齊宣王即位,齊宣王的能力不如其父,只能維持霸業而已。而同時,經歷過商鞅變法的秦國強勢崛起,早在秦孝公年間,秦國就曾打敗前任霸主國魏國,奪回河西之地。秦孝公死后,其子秦惠文王堅守變法成果,大肆招徠人才,后在名將司馬錯的建議下,吞并巴蜀,進一步實現“富國”、“廣地”、“強兵”的戰略目的。
秦惠文王去世,秦昭王即位后,此前秦國雖經歷奪位之爭,國力略有影響,但迅速恢復元氣,雄風大展。其后,連向來傲慢的齊閔王也不得不承認秦國的實力,與秦昭王分別自稱“東帝”和“西帝”。不過,此時齊閔王雖自稱“東帝”,但齊國實際上已有外強中干之勢,已比不上秦國。
第四階段:秦國稱霸,趙國崛起。時間跨度:齊閔王末年——長平之戰(前260年)
齊閔王末年,燕昭王以樂毅為統帥,出兵齊國。此戰,燕國大獲全勝,齊湣王狼狽出逃莒城,為楚國將領淖齒所害。其后,齊國雖有田單復國,但齊國從此一蹶不振,霸業徹底煙消云散。而此前,趙國在趙武靈王的改革下,逐漸崛起,滅中山,破婁煩,開疆辟土,儼然有與秦國爭雄之勢。不過,秦國始終保持對趙國的優勢,后在長平之戰中大敗趙國,趙國也因此一蹶不振。
第五階段:秦國是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
長平之戰后,最后一個可以威脅秦國的諸侯國——趙國衰落,秦國從此再無敵手,以絕對優勢碾壓六國。等到秦始皇即位,“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于宇內”,終于橫掃六國,統一中國。
戰國七雄的實力排行其實是動態性的,分階段不同,排行也不同。
第一階段:魏國是老大
公元前453年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周天子正式封為諸侯。由于魏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他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為將,攻掠中山國;以李悝變法,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
魏武侯即位后,先后打敗楚、秦、齊、趙,成為戰國第一強國。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敗家子)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
魏國國力達到了頂峰。
同一時期,其余六國國力排行應為:楚、齊、趙、韓、秦、燕。其他小國不納入排名。
第二階段:齊秦崛起,齊國是老大
1、“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齊威王登基后,以善于納諫用能,勵志圖強而名著史冊。齊威王在位時期,針對卿大夫專權、國力不強之弊,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經桂陵、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于諸侯。并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稷門外修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
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徐州相王”標志著戰國老大權力的轉移。
齊威王十六年,魏國發兵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應允救援,以促韓國竭力抗魏國。齊威王以田忌為主將,田嬰,田盼為副將,孫臏為軍師,率軍直趨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國之困。最終敗魏于馬陵,殺魏將龐涓。
此戰后,齊國正式成為戰國老大。
2、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后,實力迅速提升。
此時實力排名:齊、楚、魏、秦、趙、韓、燕。
第三階段:秦國變為超級大國
秦昭王、張儀、范雎、白起4個人是秦國成為超級大國的關鍵人物。
秦昭王是戰國最優秀的君主之一,張儀是杰出的外交家,范雎是戰略規劃大師,白起是五百年一出的軍事奇才。
秦國利用“合縱”斗爭中削弱了齊國,開始向東方大發展。
通過多次作戰,陸續擊敗各國,成為最強國。
在秦始皇一統六國前,除秦國以外,實力排名為齊、趙(長平之戰后,戰前排在齊前)、楚、燕、韓、魏。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歷史朝代排名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歷史朝代排名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