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譚的歷史名人,姓譚的歷史名人及其主要成就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姓譚的歷史名人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姓譚的歷史名人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歷史上有哪些姓譚的古代名人?
歷史上姓譚的名人 譚峭(860或873——968或976),字景升,唐末五代著名道家學者,從小愛好黃老諸子后長大成為道士。泉州府清源縣(今屬莆田市華亭)人。幼而聰慧,博聞強記。及長辭家出游,足跡遍及天下名山,后隨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養氣之術。
后入南岳衡山修煉,煉丹成,又隱居青城山。“其說多本黃老道德之旨,文筆簡勁奧質”。
譚峭的《化書》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對中國古典美學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著作《化書》內涵物理、化學、生物、醫藥等科學,可謂是一名了不起的古代科學家。
譚紹光:太平天國慕王,廣西桂平人,1855年1月參加金田起義,英勇善戰,1860年因破江南大營和攻克蘇杭有功,被封為慕王。1862年率軍圍攻上海,打敗英法聯軍、華爾洋槍隊,后又轉戰太倉、昆山,屢創敵軍。1863年在蘇州被叛徒刺死。
譚綸:明代抗倭名將,江西宜黃人,嘉靖進士,初任臺州(今浙江臨海)制服,練兵抗倭。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巡撫福建,率戚繼光、俞大猷等平定境內倭寇。
隆慶元年(1567年)總督薊遼,與戚繼光訓練部隊,加強北方防務。
他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保,主持兵事三十余年,與戚繼光共事齊名,號稱“譚戚”。
譚元春:文學家,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與鐘惺同為“竟陵派”創始者。論文強調性靈,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主有《譚有夏合集》。
譚夫吾:戰國時期人物,曾以無比崇高的言行而名垂青史。
譚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譚嗣同早年曾在家鄉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后被殺,年僅33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譚子:古譚國國君,譚氏開姓祖先。
譚拾子:齊師圍譚后第16代譚子。與戰國四公子齊名。
譚夫吾:戰國時期人物,曾以無比崇高的言行而名垂青史。
譚峭:字景升,唐末五代道士,著名道教學者。幼而聰慧,博聞強記。足跡遍及天下名山,后隨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養氣之術。
歷史上姓譚的古代名人有譚綸,譚嗣同。
譚綸(1520年-1577年),字子理,號二華,漢族江右民系,江西宜黃縣譚坊人。明代抗倭名將、杰出的軍事家、戲曲家,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與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齊名,萬歷五年(1577年)卒于官,年五十八。贈太子太保,謚襄敏。著有《說物寓武》二十篇軍事著作。
譚氏名人排名?
譚希思:明中憲大夫。著有《大明纂要》、《四川土夷考》,均入《四庫全書》。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主張變法維新思想。這一思想自中法戰爭萌芽,至中日甲午戰爭后迅速發展。
譚紹光:廣西桂平(一說象州或平南)人。太平天國慕王,壯族。1851年1月參加金田起義。后隸忠王李秀成部。譚延凱:北伐時期國民政府主席、復任行政院長。世代書香,為湖南譚氏望族。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姓譚的歷史名人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姓譚的歷史名人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