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獲取一周新聞資訊,怎樣獲取一周新聞資訊呢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怎樣獲取一周新聞資訊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怎樣獲取一周新聞資訊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國周刊是新聞雜志類節目新聞專題節目?
基本信息《新聞周刊》片頭漢語名稱:新聞周刊 節目英語名稱:News Weekly 節目曾用名稱:中國周刊 節目類型:新聞資訊類 主持人:白巖松 配音員:楊海波 制作單位:中國中央電視臺 播出頻道: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CCTV-新聞) 播出方式:錄播 播出時間:(首播)周六22:15-23:00, (重播)周日2:00-2:45、3:30-4:15、5:00-5:45 9:10-9:55節目簡介 《新聞周刊》 從2003年5月3日開始,一檔全新的新聞綜合節目《中國周刊》于每周六22:15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在45分鐘的時間里,一周內國內最重要的新聞、觀眾最關注的人物都將在節目中出現,《中國周刊》將為觀眾補上由于各種原因錯過的一周以來的一些重要新聞。 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里,每天都會有數不清的新聞通過各種渠道涌到我們面前。電視、報紙、網絡、廣播、傳言,有價值和無價值的,混雜在一起,“亂花漸欲迷人眼”,而真正應該進入我們心里的,卻很可能隨著日歷牌的翻動被我們忽略。作為對一周新聞進行回顧的《中國周刊》,不僅僅要告訴觀眾過去的七天都發生了哪些新聞,更希望和觀眾一起,站在七天的高度,用七天的視點,來看待過去一周的新聞。 與日播節目相比,《中國周刊》帶給觀眾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的《中國周刊》,一本售價為45分鐘的電視雜志,我們希望它能物超所值。 眼下的中國,變化劇烈,選擇什么樣的新聞,以什么樣的眼光,能將過去七天的中國濃縮在一本45分鐘的電視新聞雜志里,是節目組每天都在不停思索的問題。我們經歷過痛苦、困惑,我們也擁有過快樂和自信,節目追求的是希望做一本有理想、有責任感、有尊嚴、能夠記錄歷史的新聞雜志,而節目更期待的是能在與觀眾的溝通交流中獲得啟迪,因為這是我們一起經歷的時代。 2006年1月1日起,《中國周刊》更名為《新聞周刊》。
本人現在是學校廣播站站長!新上任,需要立一些廣播站的規定!還有具體播哪些欄目!謝謝?
高中的生活主要是以學習為主,校園廣播同樣可以做的生動活潑。
規定成型的廣播站都會留一些下來,基本都是一些綱綱條條的東西,能遵守就行了,更重要是的建設廣播站自己的文化,我們的廣播站都是家一般的感覺,這樣的話,大家能在整體廣播站的工作中獲得歸宿感。
當然要合理安排學習和工作的時間,不要工作,貪玩耽誤學習。
節目只有半個小時,工作量也不大,可以做各種主題的節目加上中間的插樂,時間差不多20分鐘,剩下的時間可以做一些尋物啟事,失物招領,點歌送祝福等環節。
節目形式可以多樣化,每天有不同的節目。
音樂類,娛樂類,生活類,學歷類,還有新聞資訊類,可以在周一或周五安排資訊類的節目,整理總結一下,上周發生的校園內外的新聞,再可以的話,就預告下一周學校即將要發生的事件。
具體的形式臺內可以商議,用半個小時的時間,做出同學們最喜歡的節目。
會感到快樂的,呵呵。
我也是校園廣播站的人,深愛著這一個大家庭。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怎樣獲取一周新聞資訊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怎樣獲取一周新聞資訊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