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最新的新聞資訊,兩條最新的新聞資訊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兩條最新的新聞資訊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兩條最新的新聞資訊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為什么湖北新增病例突增14840例?臨床診斷病例是什么?
眼下正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的季節,相信許多人與我一樣,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關注昨天又確診了多少了新型冠狀病毒。但讓人驚訝的是,相比前面每天幾千例病例的增加,2020年2月12日0時-24時我國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突然增加了15000多例,其中湖北地區新增病例高達14840例。
臨床診斷病例納入確診病例導致這一情況發生
為什么昨天回出現確診病例的突然增加呢?從后面官方發布的情況,我們可以知道是在湖北地區新增病例中,其中有13332例是臨床診斷病例,占了絕大多數。
臨床診斷病例是什么意思?
所謂的臨床診斷病例,是指對于本次疫情高發的湖北地區,我們病人在有典型的影像學表現和實驗室檢查或臨床癥狀時,雖然沒有核酸檢查陽性或基因測序證據,但也可以考慮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稱為臨床診斷病例,需要注意的是,除湖北地區以外,其他地區的確診必須依靠核酸檢查或病毒基因測序。
臨床診斷病例納入確診病例有個有何意義?
雖然今天確診病例明顯增加,但我們可以發現,疑似病人也明顯下降,相信明天的新增病例會明顯降低。所以,大家不必過于擔心,臨床診斷病例的出現,是件好事,證明越來越多的病人得到規范化診治,相信我們一定會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如何診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根據我國發布的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新冠肺炎的診斷標準為:
一、湖北以外地區:
(一)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一條,且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2條,無明確流行病學史者,需符合臨床表現中的3條。
1、流行病學史:①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②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③聚集性發病;④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病原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
2、臨床表現:①發熱和/或呼吸道癥狀(干咳、咽痛、流涕等);②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③胸部影像學檢查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二)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具備以下病原學證據之一者。
1、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2、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二、湖北地區
(一)疑似病例:有上述流行病學史中任意一條或無流行病學史,且同時符合上述臨床表現的①、②。
(二)臨床診斷病例:疑似病例同時具有上述影像學特征者。
(三)確診病例:疑似或臨床診斷病例,有上述確診病例中任意一項病原學證據。
??????????????????????本文由全科掃地僧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
啊呀!現在,實時打開電腦突然發現:新增確診病例15153人!!相信很多人都會驚訝,怎么突然增加這么多確診病例?疫情事態更加嚴重了么?爆發了?控制不住了?NO,NO,NO!恰恰相反,如此這般操作下來,疫情會更快,更好的得到控制!!這讓我這個臨床醫生看到的疫情會提前結束的曙光!
更改了更合理的、快速的診斷標準,患者得到了火線確診,使得新增病例數激增!
新增病例數激增,這很簡單,也是在意料之中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以前的診斷,都是靠病毒的核酸的檢測確定診斷。
就像當時“吹哨人”現已經犧牲的李文亮醫生,自己一直懷疑自己是新冠肺炎,臨床醫生看著也非常像,為什么懷疑?太特殊的病了,醫生看到都會覺得恐怖,窒息,壓迫,這是什么病呀,恐怖性的病情急轉直下,“大白肺”,窒息,無法呼吸,不管您平時有多健康,多強壯,毫不猶豫擊垮你、吞噬你!
可當時,非要等核酸檢測結果才能上報疾控中心,李文亮1月10日咳嗽,1月11日發熱,1月12日住院,直到2月1日核酸檢測才陽性,住院19天才確診為新冠肺炎!19天呀!19天呀!
2月7日,確診后的6天,也許是5天(2月6日),“吹哨人”現已經犧牲的李文亮醫生,就永遠都的離開了我們!他經過了很多次的核酸檢測,最后才塵埃落定。他所經歷的也是所有患者一直在經歷的,導致患者遲遲不能確診,傳染源在街道流動,疫情得不到完全的控制。
其實李文亮醫生他一開始不是嗎?他從患病那一刻,一開始李文亮醫生患的就是新冠肺炎,只不過當時的診斷標準。必須要核酸檢測,他才遲遲住院19天才確診!
而現在在湖北,改變了診斷標準,確診新冠肺炎,是看癥狀+CT +血常規等,臨床醫生,你看著像就是嘍!
不需要等待核酸檢測的結果了,這是個大快人心的消息,令人振奮。
醫生看到都會覺得恐怖,恐怖性的病情急轉直下,“大白肺”,窒息,無法呼吸,不管平時有多健康,多強壯,毫不猶豫擊垮你、吞噬你!那好,臨床一線醫生看到了,好了,就是你了,你就是新冠肺炎,我不用再等遲遲現身的核酸檢測陽性了。我說是,就是嘍。
打個比方,就像什么,大米好比正常人,黃豆好比新冠肺炎患者,大米和黃豆混在一起。要把大米黃豆分開來,我原來需要用鑷子一個個挑挑來,挑完之后放到燈底下看啊,這個是黃豆。
黃豆太多,鑷子挑起來太慢。怎么辦?我找了個篩子。我用篩子把大米篩出去,把黃豆留下。用最短的時間把黃豆挑出來,使黃豆和大米分開來。
換了新冠肺炎的診斷標準,也就是我換了一種挑豆子的方式,更快的速度,更短的時間,把新冠肺炎的患者挑了出來。使新冠肺炎患者和健康人群迅速分開,就能減少冠肺炎患者在社會上的流動性,保護人群,避免更多人被感染。
然后武漢又開始了地毯式的排查。注意是地毯式!地毯式!政府工作人員下沉,把所有的發熱的患者,有可能的患者都列入到排查手段的,所以確診病例數才會暴增。
使新冠肺炎的患者和正常人群隔離,才能更有效的減少新增加的病例,集中火力診治患病的新冠肺炎患者。
不會出現或減少出現:現有患者還沒治好,新患病的又跑步跟上來。減少惡性循環,減少新增病例,減輕醫務工作者的負荷,使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最大的優化,而不至于把超負荷工作的醫務工作者擊垮,不至于讓醫療系統崩潰。
保護一切“大米”(健康人群),最大限度隔離救治“黃豆”(新冠肺炎患者),所以才會出現一夜之間確診病例暴增。近期確診病例的激增才會更快的迎來我們期待已久的“拐點”出現!!期待“拐點”!!
我是婦產科的王曉莉醫生喜歡我關注+點贊+評論!
今天很多網友都在咨詢我這樣兩個問題,湖北新增的確診病例突然增多了15111,為什么?很多人說是因為使用了臨床診斷病例標準,這又是什么?
首先要解釋為什么突然增多?
是患病者多了這么多嗎?其實并不是的。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將湖北省與其他地方的確診辦法做出了區別。
在其他省份,我們仍然按照核酸檢測陽性的辦法確診,因為這是“金標準”。
“金標準”并不一定是最佳的診斷辦法,但它一定是最準確的辦法。因為只有核酸陽性,我們才能有確鑿的證據說找到了新冠病毒感染的依據,才能最準確的告訴患者是確診了。
使用核酸檢測這樣一個“金標準”當然更準確,但是遺憾的是它的檢出率僅僅為30%~50%,還要加上試劑的緊缺以及檢查的高昂費用,真實的檢出率會更低。
在這樣一個與疫情斗爭的關鍵時刻,我們絕不能漏診掉一個病人,特別是在湖北,醫療資源有限,漏診和確診所接受的醫療資源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大量的漏診后果不敢設想的。于是,專家們提出了“臨床診斷”的辦法,目前來看,不是一個最準確的診斷辦法,但是是目前最佳的一種診斷辦法。
什么是臨床診斷?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規定了臨床診斷是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征者。
也就是說,臨床診斷=疑似病例+影像學特征。
疑似病例容易判斷,這個臨床診斷的難度就在影像學特征上,這里骨科王醫生建議所有的患者都做CT檢查,胸片篩選在這個時間點上已經沒有必要。
在這個時候開始啟用臨床診斷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隨著疫情的發展,醫生對新冠病毒肺炎胸部CT的認識不斷加深,CT診斷的陽性率也是不斷提高。
上圖總結了新冠病毒CT的典型影像學表現,這是在不斷的認識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當我們對CT還不是很清楚的時候,也就是疫情初期,核酸檢測一定是優于臨床診斷的。
案例分享:
陳某,男,50。發熱4天,T:38.2°C,伴干咳、乏力、胸悶;
流行病史:武漢地區,1.16從武漢乘火車返回,聚集性發病;
CT表現特點:1.23日CT示右肺上葉磨玻璃樣滲出影,內見空氣支氣管影及增粗血管影;
1.26日CT示右肺病變明顯增多、增大,新發左肺病變。
從病變早期到進展期,像這樣一種典型的CT表現的疑似病例患者,我們就完全有理由確診,在以前,如果核酸檢測是陰性,那么這個病人仍然是疑似病例,這對這個病人是不公平的。
總結:
臨床診斷不是“金標準”,不是最準確的診斷辦法,但是,一定是這個疫情抗戰的關鍵時期針對湖北省最有利的一個辦法。而且,隨著經驗的不斷增多,臨床診斷的準確性會不斷提高。感謝關注,我是骨科王醫生。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兩條最新的新聞資訊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兩條最新的新聞資訊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