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歷史,一戰歷史年表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一戰歷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一戰歷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一戰歷史介紹?
一戰歷史(1914年7月28日一1918年11月11日)
1.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了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三國同盟和英國、法國、俄國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
2.一戰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開始: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交戰雙方:同盟國集團和協約國集團。
3.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于索姆河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4.一戰的性質: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戰爭目的)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一戰的結束:1918年11月,德國投降,同盟國失敗。
5.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被英、美、法三國所操縱,簽訂了對德《凡爾賽條約》。條約規定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體現了巴黎和會是分贓的會議;規定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全部由日本繼承,損害了中國主權,引發了中國五四運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中國代表團最后拒絕在條約上簽字。
6.1922年華盛頓會議上,針對中國問題而簽訂的《九國公約》使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等目的最終實現,阻止了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
7.一戰后,帝國主義列強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構建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和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語:World War I[19]、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簡稱WWI或WW1,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10]),簡稱“一戰”,是在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于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意大利王國、美利堅合眾國、塞爾維亞王國、比利時王國、羅馬尼亞王國和希臘王國等則屬于協約國陣營。
戰場主要在歐洲,分為西線和東線戰場。非洲、亞洲部分地區也受到波及。戰爭始于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以1918年11月德國投降作為結束標志[23]。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參戰國家達33個,投入軍隊超過7000萬人,15億人被卷入戰爭,有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700億美元[23]。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相繼投入戰爭,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一戰歷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一戰歷史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